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特任助理研究员、厦门大学世界史流动站博士后杨飞在《太平洋学报》2024年第3期发表论文《国际体系转型中缓冲国的双重地缘作用探究》。
该文指出,缓冲国和被缓冲国(“两强夹一弱”)共同构成一个特殊的地缘安全结构,其中缓冲国既被视为维持大国和平的和平区,又被认为是加剧大国冲突的竞技场,关于其地缘作用学界始终存在非此即彼的分歧与争论。该研究选取国际体系转型中(从维也纳体系到雅尔塔体系,1871—1945年)的三个缓冲国:阿富汗(英俄博弈,1873—1917年)、暹罗(英法博弈,1896—1918年)和波兰(苏德博弈,1918—1945年),系统探究国际体系转型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缓冲国地缘作用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缓冲国具有维持大国和平与加剧大国冲突的双重地缘作用,其地缘作用随着地缘身份在和平区、竞技场、势力范围和战略纵深之间的变化而变化。“缓冲国”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存在一定的“历史包袱”,但其反映出的“缓冲思维”对管控大国冲突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本研究为中国借鉴历史经验,努力塑造时空维度的战略缓冲,对中美在东亚地区、中俄在中亚地区、中印在南亚地区以及更广阔的“中间地带”管控大国战略竞争提供一定的参考。
杨飞,法学博士,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特任助理研究员,厦门大学世界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地缘缓冲理论与实践、周边安全研究。在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与科研项目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