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5日上午,“南洋问题与全球视野系列”讲座第五十二讲在厦门大学南安楼309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特邀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姚百慧教授担任主讲人,主题为“台湾当局与中法建交——以台法交涉为中心”。姚百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战后国际关系史、世界现当代史,现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青年北京学者和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副会长。
太阳成集团tyc122ccvip/南洋研究院教授高艳杰主持本场学术讲座,外文学院助理教授沈澍担任与谈人。高艳杰教授对姚百慧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与会师生和嘉宾介绍了姚百慧教授的履历背景、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等。
在讲座中,姚百慧教授分别从中法建交的基本进程、相关档案解密进程与研究现状、台湾当局对相应时期中法建交活动的评估和应对三个部分展开叙述。
首先,姚教授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法关系的发展进程,指出中法建交是影响二战后世界格局、加速确立新中国合法性和巩固新政权的重大国际事件。
其次,他从决策过程、相关反应和影响考察三方面讲述了国内关于中法建交档案解密的内容及学者根据这些档案所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最后指出“有关台湾反应”的研究尚不充分,并提出应如何以台法交涉为中心分析台湾当局对中法建交的相关反应的问题。
最后,姚教授结合从台湾收集的史料,分析了台湾当局在中法建交过程中的评估和应对,指出“台法交涉”期间台湾当局的五种应对态度:即在中法建交之前对法国绝对信任的态度;在中法建交“秘密期”将信将疑、积极信任的态度;初知中法建交事实时严重抗议、暂不“断交”的态度;在中法建交前夕努力阻止、积极挽回的态度;在中法正式建交后不得已“断交”的态度。姚教授通过以上陈述,提出台湾对法交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台在对方“外交”中的权重完全不同,同时点出台湾当局在中法建交期间的“外交”措施体现出其对领袖人际关系“外交”的过度依赖、缺乏大战略眼光和现实利益考量的局限性,但同时也具备一定程度的灵活性。
主持人高艳杰老师对姚百慧教授的发言作了精彩点评。在互动环节,老师、同学们先后提问,姚百慧教授一一给予了解答。最后,高艳杰老师代表学院向姚百慧教授表示感谢,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字:杜若航
图片:张涵之
排版:刘心悦
审核:沈燕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