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1日下午,第五十九期国关系列读书会暨第五十六场南洋真人馆沙龙在厦门大学南安楼301-3会议室举行。本次读书会的主题为“区域国别学,来了(系列二)”,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刘悦、太阳成集团tyc122ccvip/南洋研究院副教授包广将与刘计峰担任主讲人,太阳成集团tyc122ccvip/南洋研究院2023级博士生赵晓芸担任与谈人,太阳成集团tyc122ccvip/南洋研究院助理教授石玉凝主持活动。
主持人:石玉凝博士
石玉凝老师对三位主讲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与会师生介绍了刘悦教授、包广将副教授、刘计峰副教授的履历背景、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等。在讲座中,三位老师结合自身的经历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对于区域国别学学科及其建设的看法。
主讲人:刘悦教授
首先,刘悦教授提出了三个关键词——“应有之义”、“义不容辞”和“辞旧迎新”。刘老师指出,学科的边界客观存在,但很大程度上又附着于主观认识而拓展。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学科的内涵在不断变化,传统的研究方法已然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因此,需要打破/模糊不同学科之间的边界,学科与学科之间不能再按照传统的标准进行简单切割,而应该告别一些旧观点,唯有辞旧迎新才能欣欣向荣。
主讲人:包广将副教授
接着,包广将副教授就三个老问题和老观点分享了自己的见解。第一,学科的分化和融合没有好坏之分,只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对知识储备需求的不断扩大,学科的融合成为了一种客观需求。第二,每一个学科都有其各自的边界和知识规律,不能盲目地把一个学科的所有规律原封不动地套用到另一个学科之上。包老师还提到了“知识边界”、“心理边界”、“主权边界”三个概念,并重点讲解了何为“主权边界”。他主张所有的社会科学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由主权国家建构起来的,认为同一种社会科学在不同区域所呈现出的特色就是区域国别学。第三,区域国别学的灵魂就在于跨学科融合,融合的前提是“先有学科才能跨学科,所有社会科学没有主次之分”。我们当今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推动区域国别学主导的社会科学之间的跨学科融合。
主讲人:刘计峰副教授
最后,刘计峰副教授以“理解他者 理解世界”为题,从人类学与民族学之于区域国别学的价值角度分享了他对区域国别学发展建设的认识。刘老师指出,没有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研究能脱离人类学,并结合代表性电影和学术作品谈论了人类学、民族学何以重要的问题。随后,刘老师解释了人类学何以被称为是一种理解“他者”的学问,追溯了中国人类学的海外探索的历程。此外,刘老师还分析了人类学和民族学的优势与不足。
与谈人:博士生赵晓芸
主持人石玉凝老师对三位主讲人的发言分别作了精彩点评。与谈人赵晓芸同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分享了有关见解。在互动环节,老师同学们相继提问,刘悦教授、包广将副教授、刘计峰副教授一一给予了解答。
博学之,慎思之,笃行之。
撰稿:孔思文
摄影:万博文
审核:沈燕清
终审:何丽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