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第十六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于福建农林大学落下帷幕。本届大赛共有全省61所高校推报的1343件作品进入省赛,经过网评、复评等环节,最终143件作品闯入决赛。我院“‘丝路相接’到’心路相通’:非政府组织对中缅共建项目影响机制与中国对策”项目团队表现优秀,荣获省赛二等奖。
该项目由王虎副教授、黄瑞光博士指导,田峻豪担任负责人,团队成员有李鸿庆、梁嘉好、韩喜、王慧敏。团队经过前期准备,后期调研,实践报告撰写,参加校赛决赛,参加省赛,团队成员分工协作,最终取得佳绩。民生建设、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项目开展的应有之义,也是规避风险推进项目顺利完成的必由之路。同时,中国本土非政府组织国际化,走出国门,发挥“社会-政府-企业”三方的润滑剂角色,为中国“一带一路”项目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进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乃是目前及未来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
该项目的目的在于为中国非政府组织“走出去”推动“一带一路”共建项目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因此,项目的核心思路为“文献综述与项目跟进-理论构建-实证检验-问题提出-政策建议”。首先,团队通过前期大量文献阅读与整理,并且基于缅甸和东南亚其他国家的“一带一路”合作项目进展,将关系性理论和社会联盟理论相融合。在此基础上,项目创新性地提出“非政府组织”在共建项目中影响机制“理论分析框架”。基于前往缅甸进行实地调研所获取的第一手数据,团队对理论框架进行实践检验,且通过构建社会网络分析模型,形成多主体与密松水电站、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和皎漂深水港项目三大中缅共建典型项目产生的复杂关系网络,将问题显性化。
随后,该项目以“从问题意识出发,落实问题的解决”为指导思路,对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现存困境进行梳理,并且从“嵌入” “学习”两个维度,基于前文所分析的非政府组织社会网络以及他国非政府组织网络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国非政府组织提出短期长期相结合、多层次多主体的政策建议。
文字/田峻豪
图片/田峻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