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浮云遮望眼 六州选举透真容
太阳成集团tyc122ccvip/南洋研究院 赵海立
今年6月底,吉打、槟城、雪兰莪、森美兰、登嘉楼及吉兰丹六州的州议会议员任期届满解散,并相约同步进行新一届州议会选举。选举委员会7月5日宣布,选举的提名日是7月29日,投票日为8月12日,竞选期14天。
在这期间,大马各政党集团随即开展选举准备:国盟三党6月22日已完成六州选举中总数245个州选区的分配谈判,团结政府虽经过多次协商,直到7月13日才宣布就选区分配达成共识,不过尚未透露细节。这可能缘于巫统与民主行动党相互“翻旧账”影响了互信,好则在首相安华的斡旋安抚后,双方都同意既往不咎,共同面对六州选举。
不仅如此,各方的舆论战也同时开打。在这些舆论中,不乏有一些危言耸听的论调,渲染六州选举的意义,从而增加了普通民众,特别是政治人物的焦虑感和压力感。
较为引人注目的可能首归“试水温”说。这种说法认为,在野的国盟正密谋通过制造补选推翻安华,但他们对选民的意愿还不太确定,需通过六州选举“试水温”。如果国盟能在六州选举中大胜,甚至攻陷希盟堡垒州,则国盟就可宣称“安华的团结政府已失民意”,以增添国盟夺权的合法性和政治底气。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激励执政团队中一些立场不坚定的国会议员辞职制造补选,并以国盟旗帜重返国会,使国盟议席超过法定执政所需的112个,达到上台重新组阁的目标。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说辞是,六州选举将验证巫统基层与民行党合作的接受度。这个认知来自前首相依斯迈沙比里。他曾指出,联合政府各成员党一起组织政府是“强迫婚姻”。因为在他看来,巫统与民行党过去曾长期敌对,新的合作有必要通过州选举评估基层的反应和接受度。
其实,这两种论调旨在说明一种意思,即六州选举事关重大,可能危及安华所领导的团结政府的稳定性。确实,该渲染正在扩大,以致在野党兴奋异常,执政团队倍感压力,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由于涉及全国近一半州属的权力归属,各政治势力充分重视,全力以赴争取胜选并无不当,而且本应如此。然而,过度夸大州选对全国政权稳定性的影响,可能就有所不妥。
首先,一个国家的全国性政治与地方性政治毕竟有所差异。就大马而言,实行的是联邦制,各州有较大的自主权,但联邦政府对各州的影响是广泛且深刻的,而地方权力对中央的影响却是有限的。如伊党已经在丹州议会通过伊斯兰刑事法案,但因违背联邦宪法而被终止。为此,伊党多次提案修改并扩大“355法令”中的刑事管辖权,至今没有成功。因此,在联邦选举和各州的选举中,民众及各政党的考量有着极大的差异,它们都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宗教、地缘、传统等政治结构。有些选民可能认为某个政党可以管理好某个地方,但要其管理好整个国家会勉为其难;一些选民认同的可能是个别的政治人物,另一些选民可能偏爱的是某个政党,还有一些选民则会根据执政绩效来评判候选人。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在2018年国州同时举行的选举中,希盟并没有在这两个层次上都取得决定性胜利。
其次,安华领导的团结政府尽管有点“拉郎配”的意味,或多或少地出乎“民意”,然而它完全合理合法,而且有最高元首的加持,半年多的运行证明其较为稳定。因此,在野的国盟如果想通过技术操作推翻政府相当困难。即使它失去原有在地方上的执政权,也不意味着那些辞职补选的国会议员能全部安全上位。大马民众和最高元首应该不会眼睁看着好不容易组建起来的联邦政府再次倒台、国家重新陷入混乱而袖手旁观。7月18日吉打州政府看守首席部长沙努西在选举活动中出言不逊而被捕,就是有力证据。
最后,值得强调的是,选举固然是民主的重要形式,但它仍然无法摆脱精英政治、表演政治的桎梏。精英们为了政治权力而无所不用其极,美化自己,抹黑对手,谣言满天飞,民粹横行,炒作各种敏感议题等。民众应该慧眼独具,理性地看待选举,以民众的福祉为根本,把神圣的一票投给有使命感的政治家,而非目光短浅的政客。
(《鹭岛南望》是厦门大学马来西亚研究所和南洋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就马来西亚及东南亚相关国际问题共同撰写的评论文章专栏。文章仅为个人观点。本文是系列评论的第8评。)